新闻动态

从“印度海员被拒”,看供应链“多流”变动

发布时间:2021-06-01    29 次浏览

 

导读
印度疫情,好像离我们很 远。 但约占世界船员总数 15% 的印度海员,却因跨境海运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早在5月上旬,南非港务局就表示,从印度抵达南非港口德班的一艘船上,有14名菲律宾籍海员确诊感染新冠病毒,该船目前处于隔离状态。” 因此不少海运公司开始拒绝印度籍海员上船。“据《金融时报》报道,重要海上枢纽新加坡港口和阿联酋的富贾伊拉港,目前已禁止从印度出发的海员换班。” 印度海员被拒,能上船的海员就减少,全球海运运力供应就减少,跨境物流运输受到影响,进口的进不来了,出口的出不去了,即便能进得来出得去,等待的时间也会大幅增加。所以, 因为印度海员,供应链中的实物流受到极大影响。 全球海运运力供应减少,但运力需求依然存在,海运运力供小于求的状况加剧,直接影响就是运价上涨。运价上涨,意味着物流成本增加,直接增加双方的资金付出(分担比例看双方的实力对比)。出口的出不去,形成产成品积压,不仅没有销售收入,而且还得多付仓储费用,资金净流出;进口的进不来,担心出现原材料短缺,所以要提前多备料,要提前备料就得提前结清给供应商的应付款,资金净流出提前到来。所以, 因为印度海员,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受到极大影响。 海运运力供大于求,但毕竟还是有的“供”。所以出口的要想早些出去,进口的要想早些进来,就得拼谁的信息灵通了,信息灵通的就能早些获得运力,当然明里暗里少不了多付出些价格和资金。现实中,海运运力的供需双方还不能直接对接,中间还须经过第三方货代,货代公司要想让供需双方对接成功,也需要有强大的信息获取和匹配能力,能力越强,从运价上涨中获利的机会就越大。所以, 为了解决印度海员引发的供应链中的实物流问题,供应链中的信息流就必须被充分调动起来。 当然,不管怎样,最终还是要影响到资金流,“海运供需双方提早对接成功”就免不了多付出些资金,不过也有可能发现节约资金的新方法。 ?“没有了海员干活,全球贸易的供应链就很有可能中断”。同受疫情影响,去年我们国内也出现过类似的场景。去过疫区的卡车司机,一返回就被当地防疫部门隔离,一隔离就是14天。隔离看上去不要紧,但司机成为了易耗品,能开卡车的司机成了稀缺品,跨区公路运力很快就供小于求, 提前上演了上述海运供应链的“实物流、资金流互促紧张,信息流展现神通”的场景。 普遍共识,供应链包含“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但印度海员和中国司机的影响,展现了“人员流”的重要性。 人员的重要性,平常看不出来, 但一旦被禁止流动,或一旦要动起来,引发的供应链问题可就不是小事了。 “海员和司机”是被禁止后产生影响的例子,“动起来产生影响”的例子也非常多。比如,发生在2018年的“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事件”。张小平,1994年进入“航天601所”工作,离职前工资每年12万,离职跳槽到一家民营企业年薪直达百万。离职前,没被认为有多重要;一离职,发现竟然影响到“登月供应链”。宫迅伟老师强调, 供应链管理一定要注意“关键岗位、关键技能、关键人员”的风险应对。 以上提到的供应链中人员的作用,集中在执行和操作层面,实际上决策和参谋层面的人员流动产生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参访京东亚洲一号时,在感叹“14条铁律”之余,发现其中的8条与供应链中的人直接相关。 作者 | 邓恒进 来源 | 南通供需链管理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推荐阅读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