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从安全指南到合同范本 厦门加快打造“全球锂电池海运枢纽地位”

发布时间:2025-09-03    351 次浏览

 

从安全指南到合同范本 厦门加快打造“全球锂电池海运枢纽地位”

人民网厦门9月2日电 创新领航,法务保障。1日,《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范本》(以下简称《厦门锂电运输合同》)在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发布。此举旨在为厦门港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合同指引,在进一步保障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安全有序、促进港航贸协同发展的同时,持续助力厦门港打造全球锂电池海运枢纽地位,赋能厦门乃至国内新能源产业链全球布局。
据悉,此次《厦门锂电运输合同》的发布,也是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继2024年初联合印发全国首部《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运输安全指南》、今年4月推动全国首部锂电池海运安全行业标准在厦门发布后,三方再次携手发布全国首个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范本,有助于促成行业各方进一步厘清职责、增进共识,协同构建锂电池产业“出海”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不仅如此,《厦门锂电运输合同》的起草,整合了厦门自贸片区临时仲裁、跨境司法协作等政策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推动区域法商融合创新,创新形成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国际商事海事争议解决+海运物流供应链法律服务”的协同模式,为新能源企业、航运企业、保险企业等提供从合同签订到争议解决的全链条保障。合同特别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产品价值高、单体重量大、电池能量密度高等特点,制定相应的条款措施,有助于推动解决海运中存在的海运安全风险大、承托双方责任划分难、纠纷解决机制少等行业痛点问题。
“合同范本明确运输各方的权利义务、细化安全操作规范、预设风险处置机制等。”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聚焦新能源行业“出海”过程中各方责任不清等诸多痛点,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厦门港口管理局、市海丝法务办等单位,协同法务机构、生产企业、地方院校等多方力量,经过反复研讨,共同制定出《厦门锂电运输合同》,进一步明确锂电海上运输链条各方权利、义务和责任,为缔约当事人提供有效指引,降低磋商成本,并明确建立产品技术、应急处置、定损检验、保险理赔、纠纷仲裁等多重保障机制,有效降低运输环节法律与操作风险,为产业链“出海”铸牢安全、规范、高效运转的“保护网”。
“合同范本的发布为企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利好。”宁德时代物流部相关负责人说,《厦门锂电运输合同》可帮助企业降低运输环节的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保障运输安全,特别是《厦门锂电运输合同》标准化文本制定,有助于减少储能系统生产企业、承运航商、保险机构之间的合同谈判时间,降低合同起草和审查的人力成本。此外,其通过预设的纠纷解决机制,可为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海运全链条服务提供更便捷、完善、可靠的法律保障体系。
此外,《厦门锂电运输合同》的发布和实施,也彰显了海丝中央法务区自贸先行区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保驾护航,助力推动厦门港在新能源物流领域的规范化建设,提升港口的行业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海上运输体系的完善提供“厦门范本”。
“合同范本与安全指南、行业标准形成配套,推动‘技术标准+法律规范’双轮驱动,助力厦门打造全球锂电池海运枢纽,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厦门市律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合同范本亮点鲜明,不仅明确了示范合同适用范围(包括适用的货物类型、运输方式等),充分融入技术规范、应急处置、安全要求,有效平衡托运人与承运人责任边界,引入了合理的保险、定损与索赔机制,还涵盖调-仲-诉争议解决路径,实现全要素争议解决机制可供选择,以及彰显了合同范本磋商谈判兼顾甲乙方利益关切、兼容国际海运原有运行规则体系与惯例等,而通过合同范本的示范效应,厦门有望进一步强化在“一带一路”海运链条中的规则话语权,提升全球贸易节点地位。
一方面,从合同的订立到争端解决,该合同范本提供了锂电池生产、航运、国际贸易等各个环节全要素的全方位保障;另一方面,合同范本约定争议解决地为厦门,依托海丝中央法务区的“一站式”法律服务资源,可高效解决跨境争议,吸引更多国际企业选择厦门作为贸易节点。此外,厦门港致力打造在全球锂电池海运的枢纽地位以及其相关规则、标准的输出,有利于厦门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厦门锂电池的大幅发展。
接下来,厦门港口管理部门将以范本发布为契机,持续完善厦门港锂电池产品运输的规则体系、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让厦门港成为全球新能源产品运输的安全港、效率港、服务港;海事部门将加快构建政企协同、源头治理的新模式,加快新能源等行业主体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理念转变,推动产业运输全链条“人人有责”“环环尽责”,聚力将厦门港升级为各类新质生产力货物高效流通的“枢纽港”;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将协同各相关单位,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高厦门港锂电池货物出口的竞争力,提升厦门在海运链条中的规则话语权。
“此次合同范本的编制,是厦门自贸片区在不断创新实践国际规则的大背景下,降低企业成本,化解航运争端,运用规则反哺‘新三样’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管委会将推动合同范本“进企业、进标准”,动态优化范本条款,创造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范围;强化“港口、通关、法务”一体融合,拓展运输服务边界,构建稳定、安全、韧性的“出海”供应链;持续探索实施锂电池与海铁联运、水水联运的结合,不断提升厦门“新三样”产品重要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锂电运输合同》还将通过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船东协会在行业内推广、运用,并通过产业端、运输端协同联动,结合实践进一步完善条款内容,共同构建职责清晰、多方协同、安全便捷的锂电海上运输链条,助力国内更多集装箱式锂电池等新能源产品从厦门港“出海”。
数据显示,新能源产业是厦门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厦门港是国内锂电池出口运输的重要港口: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额635.68亿元,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首次突破2万标箱,占福建省出口总数的96%;同时,厦门港于2022年7月率先开展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批量混载海运出口试点,致力打造全球锂电池海运枢纽地位,而自2022年以来,从厦门港出运的集装箱式锂电池总产值约90亿元。(余乃鎏 高菲 张予睿)


 

新闻动态